无人机航拍的八公山生态景观。新华社图
“豆腐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美食,相传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发明的。请听题:八公山的命名缘由是什么?A.相传八仙过海前曾在此集会。B.相传淮南王与他的八个门客在此得到成仙。C.相传山中隐居了八位书生。D.因王维诗句‘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而命名。”
这是12月7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中的第一道题目。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为主旨,共12期,每周播出一期,首播时间为每周六19:00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重播时间为每周日22:30央视综合频道(CCTV-1)。节目第一期已于今年11月16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12月7日晚播出的是第四期。
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的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载体,以人为锚点,勾勒中国文化地图,以人文情怀为环扣牵紧人与地,以地名知识为纽带牵紧人与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引导大众在“知来路”中“明去路”,激发全民的爱国情怀。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首播以来,也得到了主流媒体高度评价。《光明日报》11月30日刊文评价,《中国地名大会》接地气、有生气,有温度、有厚度,每一个地名都是一个特别的观察窗口,引导人们去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百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人民日报》12月1日刊文认为,《中国地名大会》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地名文化,领略地名背后的历史、生活、情感和信仰,展示了一个回望历史、赓续传统、思索当下、展望未来的中国,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地方历史的“见证者”,地名既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又承载着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还折射出了当地人从古至今的非凡智慧。
12月7日晚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四期节目便带领观众从地名出发,发掘“最智慧”的中国。节目开场第一题就是安徽省淮南市境内的八公山得名于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八个门客得道成仙的故事。
节目中,选手们作答完毕之后,节目点评嘉宾康震为大家揭秘了刘安发明豆腐以及八公山命名的故事。康震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也是“网红”原创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
康震说,“刘安是刘邦的孙子。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就是淮南王。据传说,他和他的八个门客,就这八公,一起到山上去修炼、炼丹。在这个过程当中,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就磨这个,磨出来的这个豆浆,这个豆浆本来是为了要和这个丹药,和在一起可能喝下去的。结果,用卤水点它,卤水点豆腐,是一物降一物。他可能无意当中,有的说是用卤水点了它了,有的说是跟石膏钙化物质不小心串到一起了。这就产生了豆腐。就是为什么会对大豆这么重视,而且把大豆做成豆腐的样子,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吃肉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讲是很奢侈的。所以我想发明这个豆腐,应该是在中国的这个烹调史上应该是记一大功。所以在刘安的身上,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他和他的门客写了一部书就是《淮南子》。围绕《淮南子》这本书上发生的很多神奇的故事,反而成为了我们启发科学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土壤。”
第四期节目中,康震与另一位点评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与特别出题人陈红彦、王震华、姜薪、张鲁新,为观众解读了众多地名背后所蕴涵的各种中国智慧。从传说中发源的安徽淮南八公山和湖北神农架林区,一个因豆腐的发明在中国的烹调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个则因“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奠定了中医“注重实践经验”的导向;同样因职能而命名的江苏高邮和山西运城,一个承担了信息传递职能,另一个则承担了食盐运输职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的成都椒子街,见证着中国古人的经济智慧;因星宿命名的湖南娄底和故宫旧称“紫禁城”,则分别对应着二十八星宿的娄星、氐星和紫微垣,展现了古人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另外,还有因地理位置命名的河北邯郸,寄予了“保卫大都,安定天下”寓意的河北保定,因文化遗存命名的西安雁塔区等等。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着一段特别的诞生故事,也都诉说着中国智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