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邹明强通讯员牛榮健郑万高铁要穿越享有“华中屋脊”之称的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必须用特别的办法才能实现。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们运用“豪华阵容”的机械施工,让高铁隧道建设的“新名片”倍增含金量。
中铁一局承建的郑万高铁8标是全线施工难度极大的标段,主要工程为四隧三桥,隧道工程总长34.公里,占标段总长的94.5%。这就意味着:项目施工94.5%的时间都是在穿越深山。
郑万高铁湖北段最长隧道新华隧道,属I级高风险隧道,穿越背斜、向斜、断层、浅埋等,地层岩性以白云岩、灰绿岩、页岩、变质砂岩为主,部分地段存有岩爆,还经常会有涌水、突泥等情况发生。
为了更安全顺利推进隧道施工,项目积极引进大型机械化施工设备,共建造了五个隧道工点为加强型机械化配置工区,共配置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10台,与之配套的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机、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防水板挂设平台、逐窗分层浇筑二衬台车、多功能养护平台、水电槽移动模架等配套设备总价值约2亿元,设备投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在国内隧道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90后”小伙董亮亮,毕业仅三年就开上了千万级别的机械“豪车”,还成了项目上最年轻的“老司机”,他有着机械维修保养“独门秘籍”,可以“听声辨位”,根据机械产生的异响,就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不仅如此,在隧道光面爆破中,为了有效控制隧道掘进的超欠挖量,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值,通过他不断精进操作技术、改进炮眼施工工艺,炮眼利用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大型机械配套施工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业隧道专业化品牌的着力点。通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大机配套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项目负责人袁建飞谈道。
据统计,已入场大机全部进入正常化施工状态,在钻孔、装药结构及方式、超欠挖控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钻进速度快、循环时间短、作业环境有效改善,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保证了施工安全。辅助装药时间从3.5个小时缩短到了2小时左右;开挖人员节约5~7人,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利用多功能拱架安装机进行拱架安装,大大缩短了拱架安装时间,且确保钢架稳固、间距受控,保证施工安全;湿喷机械手的喷砼效率达到18立方每小时,是传统湿喷机的6倍,且喷射砼平整度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掌子面的稳定是前提,能否对掌子面稳定性做出科学预判并采取适合的超前支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处理不当将造成坍塌、冒顶等,严重危及隧道内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为此,项目利用智能型凿岩台车凿岩机传感器与机载工业相机获取随钻自主感知及采集钻进过程物理参数、掌子面图像信息,定性分析获取围岩相关指标,有效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的安全性。
项目还在三臂凿岩台车中植入信息化功能,使台车具有多功能集成优势,通过设备自身电脑系统和网络进洞,可输出钻孔参数、地质揭示图、爆破轮廓、锚杆钻孔质量、初支轮廓、超欠挖统计等多种数据报表和图形,并将信息化图形投影到电脑显示屏中,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即时传输功能,实现了资源信息实时共享,项目可对现场施工情况远程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切实加强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为机械化施工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隧道通风问题,中国中铁一局郑万高铁一分部机电部部长姜银周年初便制定了隧道智能通风科技攻关计划。
姜银周与通风机制造厂家取得联系,并通过厂家结识了来自挪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顾问巴克。在巴克的帮助下,他带领技术人员首先在掌子面附近安装一套智能感应器,用来收集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信息,然后将信息向外传送给无线中继器,再通过隧道中间的几个无线中继器最终将信息传送到洞外通风机控制器,达到自动控制通风机电机转速、改变通风量的效果。
隧道智能通风系统启用后,除了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达标,同时还可节约30%的电力消耗,分部管段所有洞口推广实施后,每年可以节约电费余万元。
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拱顶混凝土灌注出现背后脱空是隧道施工的通病。拱部是二衬混凝土灌注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空的部位。在没有探测设备的情况下,混凝土是否充实,施工人员要凭借经验判断,如果稍有经验欠缺,可能造成混凝土背后脱空现象,给后续施工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项施工难题,姜银周带领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他们利用一套电子感应装置,把“眼睛”和“手”分层次安放在紧贴二衬混凝土灌注界面的防水板表面,用来探测混凝土灌注是否达到密实。
经过一个月时间现场反复测试,二衬混凝土防脱空、防爆模检测系统在隧道二衬施工中开始应用,达到了预想效果,现场作业人员只需要观察指示灯就可以判断混凝土是否填充密实,从而实现了二衬施工混凝土灌注防脱空自动控制,这样既保证混凝土灌注饱满,又预防了由于灌注过度发生爆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