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一张“阳光存折”的故事
北京市政协委员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王延芳
王延芳——一张“阳光存折”的故事07:17来自蒙润伊M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延芳。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扶贫故事是,一张“阳光存折”的故事。
07:22初冬时节的落羊河村,光伏扶贫电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光芒,十分壮观。村民向峰小心地擦拭着光伏面板,他知道,这些光伏电站可是村里的“铁杆庄稼”,是承载着村民们致富心愿的“阳光存折”,能够源源不断地把阳光转化为电能,不仅照亮村子的夜晚,也照亮村民的脱贫致富路。
落羊河村位于湖北神农架林区,是林区最偏僻、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全村有92户人家,当初有81户是贫困户。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落羊河村一面坡,山羊经常滚下河,百姓致富无门路,集体经济是空壳。
落羊河村“阳光存折”的故事,还要从3年前说起。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准施策开展定点扶贫。在认真调研分析后,依托电网企业的专业优势和落羊河村的光照资源,探索出了光伏扶贫的新路子。国家电网公司利用农户住房屋顶、荒地野坡等装设太阳能板,自筹资金建成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扶贫,为落羊河村种下了“铁杆庄稼”,置办了“阳光存折”。
有了光伏扶贫电站的村民们,心情是喜悦的,也是忐忑的,对于电站能给村里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改变,心里并没有确切把握。而对于购买办公文具都困难的村委会来说,也在发愁:电站今后究竟怎么运行管理?电站能够发多少电?能给村里带来多少收益?这些成为他们脑海里的新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是要重点解决的。年,为了实现光伏扶贫电站全寿命周期线上管理和收益分配全流程服务,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建设了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中心,上线第一时间就将落羊河村光伏电站接入了监测中心统一管理。目前已经将全国22万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接入。从此以后,村民坐在家门口,打开手机上的光伏扶贫APP,就可以随时查看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光伏发电收益和补贴都准时发放,村民们深深感慨:“这都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享了共产党的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要靠内生动力,困难群众要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国家电网公司并没有止步。怎么才能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光伏扶贫电站真正成为落羊河村脱贫致富搬不走的“阳光银行”,成了新目标。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光伏培训计划,鼓励村民积极加入光伏学院学习电站运维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实践,落羊河村41名村民获得上岗证书。村里聘请这41名村民,作为电站保洁、看护和运维保养人员。前面提到的向峰就是电站看护队的队长,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盯着全国光伏扶贫APP,一旦发生故障报警,系统会自动向他的手机发送工单,他根据故障诊断情况,将运维工单直接派发给队员,老乡都戏称他们是“滴滴电工”。电站聘请的41位村民,每人每年可以获得0至元的收入,电站每年为落羊河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收益时间达到25年。
村民们常开玩笑地说:“有阳光就有收入,恨不得拿根绳子把太阳拴在天上。”落羊河村也流传起了新的顺口溜:落羊河村一面坡,坡上装个金鸡窝,只要太阳一出来,金鸡下蛋一大窝。顺口溜的变化反映出当地村民的喜悦心情,也反映出从“空壳村”到“阳光幸福村”,落羊河村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如今,光伏扶贫这张“阳光存折”正在先进技术与创新平台的加持下,插上数字“翅膀”,摊开收益“云账簿”,逐步培育出村级小型公益事业乡村爱心超市、科技农业种植大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扶贫农产品等新的乡村产业,带动村民们不断创业增收,引领落羊河村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来源:北京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