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谭元敏通讯员陈睿
近段时间,沿渡河镇受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旱情日趋严重,部分村水源地已干枯,出现了人畜生活用水困难,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沿渡河镇党员干部、水利部门、相关企业积极采取找水、引水、送水等多种供水措施,把人畜饮水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找水”找来活水解民渴
连日干旱,沿渡河镇共有39个村(社区),超过20个村的蓄水池渐渐入不敷出。虽然沿渡河镇政府每隔几天会组织消防车为村里送水,但“远水”无法解“近渴”。
堆子场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之洲看着村里干枯的集中蓄水池,两手一摊,挤出四个字——“没水,得找”。
杜之洲和大伙儿合计,光靠送水,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找到新水源,可山高路险,天气炎热,谁去?
堆子场社区地处神农架边界,群峰林立,沟壑百丈,溪涧纵横,找水难度可想而知。关键时刻,党员向大林、胡宗能站了出来,随后其他群众也陆续加入。就这样,数名党员和紧随其后的群众,组成由杜之洲领头的“找水队”,带上镰刀、面包就进山了。
“天气又热,路也难走,大伙儿都累趴了,这么高的山,哪儿可能有水。”“算了,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回去吧”……沿着上山的路线一路前行,大伙儿边走边砍杂草开路,很多队员的小腿已被荆棘划得满是血痕。在进山后的第4个小时,依然找水无果,不少队员瘫坐在地上埋怨。
“我们寻水是为了全村人,既然已经来了,怎能轻易放弃,要回你们回,我反正还要继续找……”这时,向大林在队伍中站了起来,边说边向林子深处走去。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上。这支找水队重整旗鼓,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拧成一股劲,势必要向山要水。
“快听,有水声……”循着水流声,大家终于在神农架林区的鼻架山上发现一处水源。
此处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经过专业检测,水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这场历时8个小时,路程近20公里的上山找水路终于结束。
水找到了,村里从宜昌紧急购进多米水管,在党员带领下,大家合力将水管运上山。“有空的村民都跟我走,上山接水。”杜之洲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