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为擎灯人铸魂潇湘晨报

北京看皮肤病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长城网讯(记者张晓明通讯员马梦瑶)近日,河北医科大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作为全国文明校园获奖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全国文明校园”由中央文明委评选命名表彰,是目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评比学校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河北医科大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的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学生为本、教师为先”办学理念,在全国首创“三个老师”协同育人制度,注重加强思想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擎灯人”。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为青马班学员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讯员/供图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班主任?

疫情防控期间,河北医科大学党委靠前指挥、提早部署,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医院为援鄂医疗队员送行,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学生无法返校。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担心自己联系班湖北籍同学的情况,同刚从武汉结束援鄂任务、正在隔离修养的袁雅冬老师一起,与班级同学进行三方连线,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班会。

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班主任?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也要“带班”?这在河北医科大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从年起,学校开始给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在全国首创“三个老师”协同育人制度。何为“三个老师”制度?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班的李金澳同学这样介绍:“我们班有三个老师,辅导员负责我们班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指导;名誉班主任是学校领导,有的班级名誉班主任是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思想上、心理上的迷茫困惑和经济困难等问题;学业导师是临床专家,主要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学业发展进行指导和帮助。”

经过五年的实践,“学生为本”这个共识在全校进一步深化,“三个老师”制度覆盖全校所有院系班级,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年,河北医科大学在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首次夺得特等奖,年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中夺得团体特等奖。

河北医科大学校园一景。通讯员/供图

思政课上,看话剧也能拿学分?

看话剧也能拿学分?在河北医科大学不止看话剧能拿学分,看舞台剧、听报告都能拿学分,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走出传统课堂。

“要让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有育人功能”,是河北医科大学深化思政教学改革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学校老前辈、开国少将殷希彭教授的感人事迹,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殷殷赤子心》被纳入思政教学计划和必修课,西柏坡纪念馆演出的舞台剧《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追寻成功校友的足迹”专场报告会等思政教育载体形式正在不断提高吸引力、感染力。

6月12日,河北医科大学举办了主题为“讲述前线故事凝聚爱国力量”的全体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通讯员/供图

今年疫情期间,河北医科大学注重把疫情防控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先后组织举办了缅怀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主题班会、护士节庆祝大会、“讲述前线故事,凝聚爱国力量——全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和线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给同学们上好生命课、理想课、职业课、爱国课、责任课。

河北医科大学校园一景。通讯员/供图

实践育人服务社会“擎灯精神”代代传承

20世纪50年代,河北医科大学就已形成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办学传统,数十年来坚持为全省各地群众提供义诊送药、健康讲座、支农支教服务,以学校博士生为主要成员的“博士服务团”连续20余年深入全省各地乡村开展送医下乡服务,实践育人效果显著。

年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心肺复苏术现场。通讯员/供图

年,河北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乡村医师学院,学院主要致力于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素养,至今已举办54期乡村医生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余人次。在历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既有30岁出头的年轻基层医生,也有60多岁的资深村医。在第三期培训中,学员中还有扎根乡村23年的医生夫妇。“能够见到省里最好医科大学的老师太难得了,感谢河北医科大学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一起参加学习的夫妻俩激动地说。

湖北神农架林区基层卫生人员秋季培训班暨年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开班仪式现场。通讯员/供图

河北医科大学4医院派出的17名医务人员正准备随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图为部分医务工作者正在石家庄高铁站进站。河北医科大学/供图

2月11日,医院5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神农架。河北医科大学/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北医科大学共派出四批、7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并先后选派精锐专家60余名奔赴省内各地市参与危重病人救治和防控督导工作。在圆满完成支援湖北神农架林区抗疫任务后,河北医科大学与林区签订了提升林区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合作框架协议,继续发扬“擎灯人”精神,帮助林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基础医疗队伍。疫情期间,学校有近千名学生自觉投身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传承“擎灯”精神,做“小擎灯人”,把青春书写在抗疫战斗和奉献中。

据了解,“擎灯人”“擎灯精神”最早由《光明日报》在年提出,“擎灯精神”指的是河北医大人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扶危济困的为民情怀、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