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域综合治理,筑牢湖北安全发展底线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荆楚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图为年8月5日,鸟瞰长江武汉段,7座跨江大桥尽收眼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摄)

维护国家安全,共筑钢铁长城。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从本期起,将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访谈录》,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等,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湖北省情实际,展开深入解读。

访谈嘉宾

吴泽宇、陈明华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月29日,我省“新春第一会”,聚焦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明确部署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对标对表中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使命任务,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将“底线管控”单列为一章。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2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水利规划院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资源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吴泽宇和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经济专委会委员陈明华,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管控四条安全底线展开解读。

四条安全底线精准应对湖北基本省情

问:《规划纲要》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将“底线管控”单列为一章,明确了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四条省控安全底线。请问为什么要守住这四条省控安全底线?

答:湖北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在全国经济地理格局中,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中心位置。全省地貌特征可用“三江千湖四屏一山一平原”来概括:三江即长江、汉江、清江;“千湖之省”是众所周知的特指湖北;四屏即鄂西南武陵山区生态屏障、鄂西北秦巴山区生态屏障、鄂东北大别山区生态屏障、鄂东南幕府山区生态屏障,是与周边省份共享的生态屏障;一山即中部的大洪山,是省内独享的生态屏障;一平原即江汉平原。

湖北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决定了其比较优势及自然灾害特点,必须以科学的手段与方法,精确找准地区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应对自然灾害。《规划纲要》明确的四条安全底线,准确应对了湖北的基本省情。

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湖北省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既是湖北的一大优势,也使湖北面临水患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治荆楚必先治水,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湖北的基本安全底线,必须牢牢守住。

“一平原”即江汉平原,确立了湖北鱼米之乡的地位。江汉平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油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和“江汉粮仓”之称。必须保护好耕地红线尤其是江汉平原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与安全生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四屏一山”是湖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三江千湖”的生态源头,作为流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这里是江河湖泊水资源的主要源头,其修复治理保护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水质、水量及水患灾害的危害程度。

水安全是四条安全底线的核心

问:《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安全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请问如何看待四条安全底线之间的关系?

答:坚守水安全底线是重中之重。长江、汉江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系,贯穿全省,与清江、富水以及洞庭湖四口水系,共同构成湖北天然水网。湖北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因水而兴,因水而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水而来的忧患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三峡水库及上游大型水库群建成投运后,三峡水库成为控制长江中下游水安全的重要关口。无论是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水安全是四个安全底线的核心,也是做到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基础。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好湖北的比较优势,大力改善湖北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湖北是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同时还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即湖北同时存在水多和水少的水安全问题。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湖北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责任和特殊使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安全底线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重要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四条底线”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只有筑牢四大安全底线,才能保障经济发展成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流域综合治理、优化产业布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扎实推进《规划纲要》实施,加快先行区建设,如何筑好坚如磐石的安全发展底线?

答:在建设先行区的新征程上,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落实四条安全底线,必须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

以汉江流域为例,汉江流域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涉及十堰市、襄阳市、神农架林区、随州市、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等10个市、38个县(市、区)。流域内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流域下游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是闻名中外的鱼米之乡。流域内交通运输发达,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构成了立体交通体系。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上的重要控制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航运。丹江口水库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中线一期工程已于年12月全线正式通水,目前已累计向北方调水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一年的水量。

为解决供水安全和水资源配置问题,湖北境内已建成了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中下游兴隆枢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标志着汉江水资源配置体系初步形成。年又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将三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水库联通,进一步提高汉江流域供水保障程度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量保证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汉江在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小、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这些只有通过流域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转型来解决,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见到成效。只有通过流域综合治理、产业结构优化才能将襄阳市建设成为引领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汽车与装备制造基地,将十堰市建设成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区,将江汉平原建设成为湖北的富足粮仓,从而实现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目标。

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国家工程深度融合

问:省委提出,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清单化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牢牢守住安全底线,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纲要》中的重点任务,湖北如何作为?

答:要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国家工程深度融合。去年开工建设的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后续水源工程,也是湖北省优化水资源配置、深度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将有效缓解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提升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并解决工程沿线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宜昌市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是该市长江大保护重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两层展厅共计17个展区,可开展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等领域的科普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曙松通讯员谭雪姣摄)

引江补汉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宜昌、荆门、襄阳等市的东风渠片区、沮漳河片区、三道河片区,并采用绕岗线路方案。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引江补汉工程向沮漳河、蛮河、南河、北河补水,或者充水到漳河水库、三道河水库、石门集水库存蓄,需要时再供出,从而实现荆州以北、汉江以西山前平原地区的自流供水。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以覆盖汉江以北地区的用水,鄂北岗地的旱情将得到控制。引江济汉工程可以通过向长湖、东荆河、汉江补水控制荆州城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用水。丹江口水利枢纽可以控制汉江沿岸的用水。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将构筑湖北省长江以北地区较为完善的供水网络,实现长江水、汉江水联合运用,防御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水环境事件和生态风险,保障江汉平原粮仓的稳产高产。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和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湖北应抓住机遇,与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谋划好水安全和发展布局。如武汉长江新城的建设就涉及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武湖蓄滞洪区方案,系统解决洞庭湖区防洪、供水、生态、航运等问题就涉及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要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多目标协同推进,抓住战略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流域综合治理守牢湖北发展底线,力促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江卉)

(来源:湖北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