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湖北这十年
跳上了新高度
亮出了高颜值
兜牢了民生底线
一曲民族舞
摇曳出湖北民生的幸福底色!
日子更红火了!这个脱贫村“变身”亿元村
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这十年,湖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其中,有一个在大山顶上的小山村。
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平均海拔多米,气候凉爽,地广物丰。从“贫困村”蜕变为“小康村”,成为“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这个小山村里,藏着独特的脱贫致富密码。
·头脑灵活、敢闯能干,这是长江云头条记者对“90后”退伍青年郑浩的第一印象,用村民的话来说,“我们村的郑浩,除了不会杀猪,他啥都会。”作为村委后备干部的郑浩兼任村里的辅警,维护村里治安也是他的工作重心。
别看郑浩年纪轻轻,阅历却十分丰富。退伍回乡后,做过猪饲料销售,当过兽医,开过挖机。今年是郑浩在家乡发展特色产业的第8个年头。他一边创业,一边学习,考取了兽医执照,办起了大山顶村第一家森林家庭农场。他还利用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发酵还田,种植蔬菜、药材,发展循环农业,农场出产的牛、羊、猪、鲜奶、蔬菜供不应求,年收入万元,净利润达7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围50户农民就近就业、增产增收。
郑浩对于现在的收入并不是很满意,对于未来,他有着自己的规划:“我打算继续研究更多的路子,将牛羊销到全国各地。”
沿海女儿嫁来了恩施大山顶。说起和丈夫的相识,廖丽莲依旧是幸福满满:“嫁来大山顶,是老公把我“骗”过来的。”廖丽莲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人,家乡离大海很近。年,廖丽莲在家乡认识了在此务工的肖斗辉,嫁到山顶村这16年的时间,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恩施话,福建胃变成了恩施胃,原来,在他们初相识的时候,双方答应廖家父母打算在福建成家立业,后来拗不过丈夫回乡的念头,一起来到了大山顶安家。
(廖丽莲丈夫肖斗辉)在村里,夫妻两人自种和租种多亩土地,种植包菜、萝卜、药材等,萝卜一年两季,包菜一年一季。肖斗辉介绍,每年种植的蔬菜都能销往武汉、襄阳、长沙、南昌、随州等地。稳定的销售链,让夫妻俩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据介绍,在收获旺季每天工人的工钱都要支出多元,年净收入平均都有30万。“我家里三辆车换着开,日子还是过得可以的”,肖斗辉开玩笑似的告诉长江云头条记者。说起这三辆车可不假,家里出行小轿车,田里运货皮卡车,接送工人面包车。
在这个村里,每家都开上了小车,这也是记者来到村里的初印象。
除了种植和养殖,在大山顶村,康养产业呈良好态势。大山顶由于海拔高,夏天特别凉爽,是休闲、纳凉避暑的理想胜地,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看到了商机,留着短发、双眼透着一股子灵气的村民贺权敏,与家人一起投资近百万元开民宿,集垂钓、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转转和民宿”于今秋开张营业。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大山顶村的致富密码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劳”。未来,大山顶村还将继续奏响幸福曲。
“今年,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规划、实施好产业项目,积极实施蔬菜产业向中药材种植转型,推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向“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目标阔步迈进,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大山顶村党支部书记彭滕说。
老破小成了幸福之家,这样幸福的生活过不够!
社区工作连接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各个社区也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进步。更贴心的服务、更清晰的网格、更专业的队伍、更舒适的环境……“老旧破小成了幸福之家”,“围观者”成了“主人翁”。现如今,社区已成为居民们的港湾,带给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武汉市龙湖社区,这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湖社区,是回迁安置小区,小区居民大部分是附近的川江、枫林、军江、长山、王家、肖家等自然村村民,现有户籍居民余人。
“我们家庭变化确实很大,我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一提起近年来生活上的变化,小区居民杨世清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现在老人们在夏天可以集中纳凉,冬天可以集中取暖,夏天社区送西瓜、酸梅汤给老人消暑,冬天社区给老人们送姜茶,中午不想做饭了还可以去爱心食堂,生活上方方面面都不需要操心。
小区门口开通的轨道交通16号线,更是极大地方便了龙湖社区居民日常出行。杨世清回忆,刚搬过来的时候,整个社区居民出行全靠路公交,十分不便。16号线开通后,她经常跟社区里的朋友一道去市内商圈购物、游玩,十分便利。
据龙湖社区党委委员熊莉介绍,自年10月第一批居民入住以来,龙湖社区为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根据不同年龄层分别建设了篮球场、足球场及儿童乐园,充分利用架空层,先后打造出了党政、廉政、阳光家园、城市书房、文明实践等示范典型休闲空间。她说:“现在一到晚上,小区里特别热闹,年轻人在篮球场足球场运动,孩子在儿童空间玩耍,老人就在广场上跳舞,各个年龄层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对未来的生活,杨世清满是憧憬,她说:“我们这代人,先住土坯房,后来住砖房,现在住楼房。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这样幸福的生活,怎么也过不够。”
看病不出远门,家门口享受最好的治疗
十年来,湖北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75.32岁提高到78.71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43.4万张,比年增长71.55%。让山区居民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转诊有绿色通道,大大增加了神农架林区人民的幸福感。
如果医院为起点,开车到达武汉、宜昌、襄阳、十堰的大致距离分别是公里、公里、公里、公里,过去,这里的居民一旦生病,多数会医院就诊。
年5月,医院(医院)托医院。此后,医院门诊人次上升74.26%,住院人次上升.03%,手术增长71.39%,院内区外转诊率降到10%以内。医院排名中,医院从年的名提升至59名。
如今在神农架林区,若遇到危急重症情况,既能通过“空中医疗救援”极速出山,还能通过5G技术远程协同救助患者。医院托管,提高了林区医疗水平,提升医改成效,得到了群众认可。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居民汪德芬体验非常深刻,“现在的医疗条件有很大的提高,我们有病就在这当地看。”
中国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十年,我国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这十年,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年~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
这十年,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0万残疾人。
这十年,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
这十年,一项项真真切切的实惠,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